(资料图)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公告,俄罗斯的海参崴港将成为吉林省的内贸货物中转口岸。这意味着,在足足163年后,吉林乃至这个东北,获得了一个新的出海口。
众所周知,因为历史原因,虽然中国东北距离日本海很近,但图们江沿海地区分属朝鲜和俄罗斯。苏联解体后,在中俄协商后,中方船只可以从图们江出海。然而因为江上桥梁限高等原因,图们江只能通行排水量不超过300吨的小船,完全不能满足我国的需求。因此,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大宗内贸货物,只能走陆路到大连或营口出海,运输成本和距离都大幅度增加。
现在,随着海参崴成为吉林省内贸中转港口,上述情况将迎来扭转。黑、吉两省的内贸货物,可以直接运往海参崴,然后装船运往中国南方。
对中国而言,这让东北地区的内贸运输成本和距离大幅度降低。对俄罗斯而言,他们强化了自己的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的联系,借此拉动远东经济发展。
不过,在等了足足163年后,海参崴以开放的形式“归来”,勾起了广大中国网民的历史记忆和情绪。与此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俄罗斯依附于中国”的论调。对此,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进行了反驳,表示中俄关系的前提是互利共惠,跟依赖没有任何关系。可以看到,随着中俄强化关系,西方担心一个新的多边体系正在形成,冲击以西方为核心的国际框架。
对海参崴加入中国内贸中转,《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表示海参崴不是唯一一个加入中国内贸中转口岸的外国港口。实际上在2007年,海参崴与东方港、纳霍德卡港就成为中国“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的试点港口。此后,朝鲜罗津港、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加入中国内贸中转。随着中俄关系持续发展,特别是两国领导人今年3月发布联合声明,提到“大力发展互联互通物流体系”,俄罗斯远东最大港口海参崴加入成为中国内贸中转口岸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环球时报》还表示,中俄远东合作空间,远不止于海参崴,还有巨大的潜力等待开发。若中俄携手共进,将欧亚大陆东部打造为规模庞大的市场和能源资源供应地,不仅能造福两国人民,还能对亚太乃至整个世界供应链提供巨大的帮助。
必须指出,在今年2月,我国自然资源部明确要求,中国历史上的旧有地名必须标注,包括俄罗斯境内的相关历史地名。比如,符拉迪沃斯托克加注海参崴、乌苏里斯克加注双城子、哈巴罗夫斯克加注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加注海兰泡、萨哈林岛加注库页岛、涅尔琴斯克加注尼布楚、尼古拉耶夫斯克加注庙街、斯塔诺夫山脉加注外兴安岭等。这项举动,就是告诉所有中国人,要记住这些土地历史上曾是中国领土。对当年的历史,中国人不会忘记,但我们不能被情绪控制。现在,中俄已经是“背靠背”的关系,双方需要进行密切合作,应对美西方的压力。在欧洲大陆,美国挑起了俄乌冲突,就是要通过战争把俄罗斯拖垮。与此同时,美国持续升级在台海局势上的挑衅力度,想要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大陆。
可以说,现在的中俄关系,就是“唇亡齿寒”。随着海参崴对中国开放,中俄贸易和联系将进一步发展,这对两国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标签: